大家好,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孔子的核心思想“仁”,“仁”在《论语》中出现的次数高达109次。“仁”从“人”从“二”,本意是亲和的意思,指人和人之间互相亲爱。主张人和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、互助和友爱。《论语》当中的这两则就充分体现了“仁”的这层思想。
第一则选自《颜渊篇》
樊迟问仁,子曰:“爱人。”
译:樊迟问什么是仁,孔子说:“爱人。”
第二则选自《雍也篇》
子贡曰:“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,何如?可谓仁乎?”子曰:“何事于仁,必也圣乎!尧、舜其犹病诸!夫仁者,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能近取譬,可谓仁之方也已。”
译:子贡说:“如果一个人能广泛地给民众以好处,而且能够帮助众人生活得很好,这人怎么样?可以说他有仁德了吗?”孔子说:“哪里仅仅是仁德呢,那一定是圣德了!尧和舜大概都难以做到!一个有仁德的人,自己想树立的,同时也帮助别人树立;自己要事事通达顺畅,同时也使别人事事通达顺畅。凡事能够推己及人,可以说是实行仁道的方法了。”
这两句话都是孔子对“仁”的解答。樊迟问孔子:什么是“仁”?孔子说:“爱人”。子贡问孔子:如果有人能博施济众,是不是就是仁者呢?孔子对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,他还告诉子贡博施济众就连尧、舜这样的先圣都很难做到,如果能有人做到博施济众的话,那就不仅仅是仁人那么简单了,简直就是圣人。
由此可见,实行“仁”绝非易事,但孔子却不断约束自己,践行仁爱。孔子的“爱人”是不分高低贵贱、平等地对待不同的人。于是孔子主张“有教无类”,首创私学,打破了西周“学在官府”的局面,让贫贱的劳动人民的子弟也有机会学习文化知识、六艺技艺,将来为官行政,实行他的“仁”道政治主张。
古有至圣孔子为帮助贫贱的劳动人民子弟,创立私学。今有“燃灯校长”张桂梅为帮助大山女孩圆梦大学,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。
古之孔子,今之张桂梅都在践行仁。孔子曾说:“仁远乎哉?我欲仁,斯仁至矣。”意思是仁德离我们并不遥远,只要自己愿意实行仁,仁就可以达到。
作者简介:张瑞琪、李芸曦、陈焰孜、丁可、丁艺,华中师范大学2021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。
审读及编辑:陆方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