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源解说
史,甲骨文(中,两军对峙的非军事地带)
(又,执、持),表示手持旌节,出使发生争端的国界和谈。
是“中”的繁体甲骨文
的简写。古远时代以族旗国旗为跨界出行的护照,“中”的本义即两国使者各执国旗在争端的国界会谈调停,折中求和。
有的甲骨文将旗帜状的
简化成“干”状
,将
简化成
,导致字形晦涩。简体甲骨文
则将
进一步简化成“中”
。繁体金文
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。简体金文
、篆文
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。造字本义:动词,手持旌节,代表国家,出使和谈,记录划定的国界,完成传之后世的和平文件。隶书
将篆文字形中的“又”
写成“乂”
。古代称博学的文职官员为“史”,称行政管理官员为“吏”。
字形演变
商 · 殷墟甲骨文
商 · 殷墟甲骨文
商 · 殷墟甲骨文
汉 · 史晨前后碑
汉 · 史晨前后碑
汉 · 乙瑛碑
隋 · 董美人墓志
隋 · 智永 · 真草千字文
唐 · 柳公权 · 玄秘塔碑
汉 · 钟繇 · 贺捷表
晋 · 王羲之 · 普觉国师碑
唐 · 李邕 · 李思训碑
隋 · 智永 · 真草千字文
晋 · 王羲之 · 长史帖
晋 · 王羲之 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