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
:文字之学,即古人所称之 “小学”,为历代书家所重。在五千余年的中华文化史上,汉字经历了甲骨文、金文、篆、隶、草、行、楷等字体的字形演变。今天,当我们以审美的眼光欣赏时,诸体书法因各自独特的审美特征而展现出不同的审美价值。毋庸置疑,研究文字学对推动当代的书法学习与创作有着重要意义。鉴于此,我们推出了”每日一字”栏目。


——北兰亭学术部


2016.7.9

 


字源解说


明,既是声旁也是形旁,表示公开、显示。盟,有的甲骨文假借“血”
古人认为血是生命的象征,将各自的鲜血滴入同一个盛器的水或酒中,对天地发誓后喝下融合彼此鲜血的水或酒,表示生命相连,命运与共。
有的甲骨文(“血”的省略)(明,表示公开),强调互喝血酒,公开发誓缔结生死之交。

 

造字本义:
动词,共饮融合彼此鲜血的液体,发誓缔结生死之交。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,将甲骨文字形中的“明”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。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“皿”写成

字形演变


元 · 赵孟頫 · 六体千字文

 


元 · 赵孟頫 · 六体千字文

 


元 · 赵孟頫 · 六体千字文

 


隋 · 智永 · 真草千字文

 

 


元 · 赵孟頫 · 六体千字文

 


晋 · 王羲之 · 普觉国师碑

 

 


明 · 王铎 · 菊潭纂峨眉山纪诗

 


明 · 文徵明 · 京邸归还诗

 


明 · 吴宽 · 种竹诗

 


唐 · 欧阳询 · 千宇文


元 · 赵孟頫 · 千字文


隋 · 智永 · 真草千字文


唐 · 怀素 · 草书千字文


元 · 赵孟頫 · 六体千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