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
:文字之学,即古人所称之 “小学”,为历代书家所重。在五千余年的中华文化史上,汉字经历了甲骨文、金文、篆、隶、草、行、楷等字体的字形演变。今天,当我们以审美的眼光欣赏时,诸体书法因各自独特的审美特征而展现出不同的审美价值。毋庸置疑,研究文字学对推动当代的书法学习与创作有着重要意义。鉴于此,我们推出了”每日一字”栏目。


——北兰亭学术部


2016.7.9

字源解说


“申”是“電”和“神”的本字。申,甲骨文是象形字,字形像神秘而令人惊恐的劈雳、朝各个方向开裂的闪电。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。有的金文写成双手有所持的形状,一竖指事符号代表一切,表示掌控一切的天神,闪电形象消失。篆文承续金文字形。

 

造字本义:名词,雨天的闪电。隶书基本承续篆文字形。有的隶书则误将相对的两个“爪”连写成“曰”,至此“申”的字形面目全非。当“申”的“闪电”和“天神”本义消失后,篆文再加“雨”另造“電”、加“示”另造“神”代替。

字形演变

 


商 · 殷墟甲骨文

 


商 · 殷墟甲骨文

 


商 · 殷墟甲骨文

 



唐 · 柳公权 · 神策军碑

 


唐 · 柳公权 · 神策军碑

 


唐 · 欧阳询 · 皇甫诞碑

 


唐 · 欧阳询 · 九成宫醴泉铭

 


唐 · 颜真卿 · 颜家庙碑

 


晋 · 王献之 · 洛神赋十三行

 


晋 · 王羲之 · 普觉国师碑

 




晋 · 王珣 · 伯远帖

 


宋 · 米芾 · 离骚经

 


唐 · 李邕 · 李思训碑

 


唐 · 唐人 · 月仪帖


 


唐 · 唐人 · 月仪帖

 


晋 · 王羲之 · 承足下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