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:文字之学,即古人所称之 “小学”,为历代书家所重。在五千余年的中华文化史上,汉字经历了甲骨文、金文、篆、隶、草、行、楷等字体的字形演变。今天,当我们以审美的眼光欣赏时,诸体书法因各自独特的审美特征而展现出不同的审美价值。毋庸置疑,研究文字学对推动当代的书法学习与创作有着重要意义。鉴于此,我们推出了”每日一字”栏目。


——北兰亭学术部


2016.7.9

字形演变

物,甲骨文(牛,头部长角、体型粗壮的力畜)(勿,血溅刀刃),表示用刀杀牛。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“刀”和三点血滴连写成“勿”。篆文承续金文字形。

 

 


造字本义:动词,杀牛。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“牛”写成,将篆文字形中的“勿”写成。在中国古代传说中,地上的一切都是神牛下凡造成的,所以用“牛”指代“物”,用“牛”指代一切。杀牛为“物”,解牛为“半”。

字源解说


 

 

 


汉 · 华山庙碑

 


汉 · 史晨前后碑

 


晋 · 爨宝子碑

 


汉 · 钟繇 · 常羸帖

 


汉 · 钟繇 · 宣示表

 


晋 · 王羲之 · 东方朔画像赞

 


晋 · 王羲之 · 普觉国师碑

 


晋 · 王羲之 · 头眩帖

 


晋 · 王羲之 · 兴福寺半截碑

 


晋 · 王献之 · 玄度何来帖

 


晋 · 王羲之 · 安和帖

 


晋 · 王羲之 · 月相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