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
:文字之学,即古人所称之 “小学”,为历代书家所重。在五千余年的中华文化史上,汉字经历了甲骨文、金文、篆、隶、草、行、楷等字体的字形演变。今天,当我们以审美的眼光欣赏时,诸体书法因各自独特的审美特征而展现出不同的审美价值。毋庸置疑,研究文字学对推动当代的书法学习与创作有着重要意义。鉴于此,我们推出了”每日一字”栏目。


——北兰亭学术部


2016.7.9

 

字源解说

涕,金文(雨,即“零”,表示洒落)(米,疑是“水”的误写,表示泪水)(弟,疑是“弔”的误写,表示死亡),表示为祭亡而落泪。

 

 


造字本义:动词,为死者落泪。篆文省去“雨”,并将金文字形中的“米”写成“水”。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。古籍中,动物高声呼叫为“号”;呼天抢地为“哭”;声泪倶下为“涕”;无声落泪为“泣”。

字形演变


晋 · 王羲之 · 孝女曹娥碑

 

 


宋 · 苏轼 · 洞庭春色赋

 


元 · 赵孟頫 · 楚辞远游

 


元 · 赵孟頫 · 洛神赋

 




晋 · 王羲之 · 金刚经

 


晋 · 王羲之 · 上下悉佳帖

 


宋 · 米芾 · 离骚经

 


宋 · 米芾 · 离骚经

 


明 · 陈道复 · 古诗十九首

 


明 · 王宠 · 古诗十九首

 


明 · 王宠 · 古诗十九首


 


宋 · 赵构 · 洛神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