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:文字之学,即古人所称之 “小学”,为历代书家所重。在五千余年的中华文化史上,汉字经历了甲骨文、金文、篆、隶、草、行、楷等字体的字形演变。今天,当我们以审美的眼光欣赏时,诸体书法因各自独特的审美特征而展现出不同的审美价值。毋庸置疑,研究文字学对推动当代的书法学习与创作有着重要意义。鉴于此,我们推出了”每日一字”栏目。


——北兰亭学术部


2016.7.9

字源解说


盧,甲骨文(虍,即“虎”,猛兽)(鬲,三足锅),表示用鬲锅熬煮虎骨。有的甲骨文(像多齿的大口,借代野兽的头部)(皿,容器),表示熬煮兽头。金文将两款甲骨文的字形合并,将甲骨文字形中的“鬲”(鬲锅)写成;将兽角写成,将甲骨文字形中的“皿”写成



 

 


籀文突出虎头“虍”,省去兽角,并误将鬲锅“鬲”省略成。篆文误将籀文字形中本该为“鬲”的写成“由”。造字本义:名词,熬煮兽骨的炉子。隶化后楷书“盧”则误将篆文字形中的“由”写成“田”,将篆文字形中的“虍”写成,将篆文字形中的“皿”写成。《汉字简化方案》中的简体楷书“卢”,利用草书字形,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“虍”简写成“卢”

字形演变


商 · 殷墟甲骨文

 




商 · 殷墟甲骨文

 

 


商 · 殷墟甲骨文

 




唐 · 颜真卿 · 颜勤礼碑

 


元 · 赵孟頫 · 仇锷墓志铭

 

 


唐 · 颜真卿 · 颜家庙碑

 


唐 · 颜真卿 · 刘中使帖

 






明 · 唐寅 · 落花诗册

 


唐 · 杨凝式 · 庐鸿草堂十志图跋

 


唐 · 杨凝式 · 庐鸿草堂十志图跋

 


唐 · 怀素 · 自叙帖

 

 


唐 · 怀素 · 自叙帖


 


元 · 邓文原 · 急就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