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
:文字之学,即古人所称之 “小学”,为历代书家所重。在五千余年的中华文化史上,汉字经历了甲骨文、金文、篆、隶、草、行、楷等字体的字形演变。今天,当我们以审美的眼光欣赏时,诸体书法因各自独特的审美特征而展现出不同的审美价值。毋庸置疑,研究文字学对推动当代的书法学习与创作有着重要意义。鉴于此,我们推出了”每日一字”栏目。


——北兰亭学术部


2016.7.9

字源解说

 


“丙”是“柄”的本字。

丙,甲骨文假借“穴”
,表示用来安装手柄的石器孔洞。
有的甲骨文在“穴”(孔洞)上方加一横,表示穿在石器孔洞中的木棍。

造字本义:名词,装在石器孔洞里的手柄。金文在甲骨文字形基础上有所变形。
篆文
承续金文字形。
当“丙”的“石器手柄”本义消失后,甲骨文再加“木”另造“柄”代替。

字形演变

 



商 · 殷墟甲骨文

 


商 · 殷墟甲骨文


 


商 · 殷墟甲骨文


 


汉 · 曹全碑

 

 


汉 · 乙瑛碑

 


三国 · 天发神谶碑

 


汉 · 钟繇 · 墓田丙舍帖

 


隋 · 智永 · 真草千字文

 


元 · 赵孟頫 · 六体千字文

 


晋 · 王羲之 · 普觉国师碑

 

 


晋 · 王羲之 · 普觉国师碑

 


唐 · 欧阳询 · 千宇文

 




隋 · 智永 · 真草千字文


 


唐 · 怀素 · 草书千字文

 


元 · 赵孟頫 · 六体千字文


转载自:“北兰亭”微信公众号